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0月28日,中欧保险创新论坛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举行。论坛以“新智能、新能源、新未来——中欧保险业智能绿色领域探索”为主题,为中欧保险及相关行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在主旨演讲环节,国家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管理司司长尹建高表示,要顺应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规范化趋势,提升专业性、服务广度、行业协同性、监管有效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关领域融合趋势已然明朗。比如,过去,在汽车销售和保险之后,保险公司和汽车公司的关系不必非常密切。随着汽车逐渐成为收集信息的平台,未来汽车可能会像“移动的手机”一样,车企也将接触到海量的数据。保险公司在提供服务时需要与汽车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协作。在随后的两场圆桌论坛中,嘉宾们围绕汽车产业与保险业的协同发展分享了各自的观点。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6亿辆,今年前7个月L2辅助的新车渗透率已达62%。有机构预测,10年内,L2级的渗透率将超过智能驾驶我国新车保有率将超过90%。中银保险信息科技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刚表示,安全是汽车行业和保险行业发展的共同目标。 BICC制定了入网知识产权意外保险赔偿确定标准。建议加快基础数据标准化建设,探索跨行业数据平台,推动保险模式综合分类制度落地。大众汽车集团售后总监Kristi Kreiss表示,车企应重点关注与保险行业建立可持续的合作关系,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数据共享,以提高业务效率。今年1月,在国家金融监管指导下,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上海保险交易所加入建立“车险易保”平台,顺利开展赔付风险高的新能源保险业务。平台已运行9个多月,总体稳定,运营成效明显。已有超过110万辆新能源汽车通过平台成功投保,风险保障规模超过1.1万亿元,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投保渠道。 10月2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记者获悉,“车险易投保”平台当天正式新增高赔付风险汽油车保险入口,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助力解决卡车、出租车等汽油车投保难问题。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由于因素的影响,由于使用频繁、事故率高等原因,部分汽油车出现投保、续保困难。卡车、出租车、多用途车等汽油动力作业车辆被认为与国计民生运行和民生安全密切相关,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倡导将此类高风险车辆纳入“车险”“好险”平台,形成保险公司常规渠道之外的新选择,努力实现“想啥都保,买啥都有保障”的目标,切实提高车主的实惠感和满意度。 “车险好险”平台新增服务业务包括商用客车出租(含预约客运出租)、商用客车、商用货车、非商用货车的燃油运营租赁。个人客户市民可通过“车险豪保险”微信服务号、支付宝生活号介面自行投保。企业客户可以登录网页登记保险需求并选择保险公司。相关保险公司积极联系客户提供承保服务。提供人工客服热线和智能客服功能,保障投保流程顺畅便捷。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上海保险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首批自愿参与的11家产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经营稳定,未来将分批完成承保服务。更多财产保险公司将继续高效提升服务覆盖范围和运营质量。协会与上海保险交易所建立定期监测机制,确保协会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严格落实“保保合一”等监管要求,杜绝虚假宣传、捆绑销售等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编辑:管静)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