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让更多河流重获生机、水体重获活力——水利部介绍母亲河治愈行动成效 2025年10月23日 07:5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题:让更多河流恢复生机水利修复——水利部介绍河流修复行动成果 如何让更多河流恢复水源?水利部2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伊那河修复行动成果。 2022年起,水利部在全面排查死水河流、退干湖泊的基础上,选择88条母亲河(湖泊)开展修复作业。截至2025年9月,88条母亲河(湖)恢复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河湖总体面貌改善、相关流域河湖恢复以及其他跨省区和省内重点河流恢复等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88条母亲河(湖)中,79条河流实现全连通,9个湖泊的生态水位得到有效维持。”在谈到母亲河修复行动的整体成效时,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举了一个例子。黄河已连续26年实现长流,京杭大运河已连续4年连通。特别是西辽河首长溪,已断流27年,今年春夏两次全连通。海河流域河流湖泊恢复是母亲河河流恢复行动的重点。陈敏表示,近年来t年来,海河流域“江河皆枯、水皆脏”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已停流26年的永定河已连续五年全通,连续两年常年有水。 “华北明珠”白洋淀平均生态水位连续七年保持在7米以上,水体生态状况持续改善。此外,跨省及省内其他主要河流的恢复也取得了惊人的成效,地下水超采控制取得了有效成效。石羊河、宛川河、南川河、格尔木河等一大批河流通过实施生态补水、强化生态流量等措施实现全线连通或保持全线水流保护。 2024年,全国超采量较上一轮分析结果减少31.9%,严重超采地区面积减少51%。治水取得的惊人成效,与因地制宜的系统管理方法密不可分。 “根据水资源(湖泊)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问题和灌溉需求等不同情况,组织制定‘一河(湖)一策’管理恢复方案,提出明确的恢复目标和管理措施,并推动实施。”陈敏说。以江河湖泊生态流保护为例,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启阳表示,水利部组织明确了171个跨省重点生态保护目标。四批对省内河流湖泊和546个重点河流湖泊进行了管理,建立了河流湖泊生态流管理平台。 2024年,全国主要江河湖泊生态流量达到98.6%。治水需要系统思考。围绕江河修复作业中的水资源问题,水利部调水管理司副司长周育农介绍,水利部已发布三批已批准调水方案的省际河流列入航运管理范围。同时,制定实施水资源调度计划和年度调度计划,调整地区、行业各类用水需求。保护母亲河,节约用水是有效途径。 “十四五”期间,全国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国家通过论证评估,否决了3000多个河外取水项目。通过管水专项行动,全国超过550万户用水信息台账已建立。利用国家水管理平台,累计推送疑似问题线索10万余条,鼓励地方整改。加大地下水超采控制力度,有利于江河湖泊生态恢复。以泉区保护管理为例,通过加强重点区域节水、严格控制开发规模和强度、加大水资源替代、实施江河湖泊地下水回灌、严格控制地下水使用等措施,近年来不少地区泉水再现。北京八一泉,包括陈家庄南春天,干燥多年后又恢复了完整的流动。全市60%以上已登记泉水有活水。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主任乔建华介绍,通过“截、控、换、补、管”措施的系统化管理,地下水超采量比2015年减少83.5%,超采区面积减少29%。京津冀行政区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位较“十三五”末分别上升3.29米和7.67米。江河湖泊的活力还得益于水利新生产力的支撑。周育农举了一个例子。在帮助西辽河实现全流连通过程中,Aof各级水利部门利用无人机、卫星利用遥感等手段对重要路段的水位、流量等因素以及水行头位置进行应急监测。他们还使用二维流体动力学模型来模拟水头的演变。相关措施有效提高了决策发送效率。面向未来,保护江湖生命仍需时日。陈敏表示,要全面进行行动成效总结,健全河湖恢复长效机制;在全国更大规模开展母亲河修复行动,继续实施“一河(湖)一政策”治理和减缓,持续开展河湖生态保护和治理。 (编辑:单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