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清界限促转型,资管信托迎来精细化管理

日期:2025-11-05 10:07 浏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作为“1+n”实践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标志着信托业监管进入“精细化”阶段。在政府明确的边界下,信托公司不仅要面临非标产品萎缩、产能缺口的阵痛,还要抓住标准产品信托和服务信托的新机遇,回归信任本源。划定清晰的业务边界:从2018年物业管理新规明确《管理办法》开始,全面强化监管要求,监管框架不断完善。本次征求意见稿基本完成了信托行业的监管链条。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私募股权性质资产管理信托的管理:一方面严格限制投资者范围,要求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人数不超过200人。对于风险较高的信托产品,实行更严格的投资者资格和最低投资额;另一方面,彻底摧毁了严格赎回,强调“卖方负责,买方当心;卖方依法负责赔偿”,信托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承诺保本保收益。征求意见稿围绕MGA主业领域,直击痛点:严禁开展渠道业务,要求信托公司承担主动管理责任,不得为其他机构违法活动提供便利;严禁开展资金池业务,强制信托产品分离净值和净值要真实反映财产状况,显然非标资产投资必须与期限相匹配。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草案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以往银信合作、渠道业务等问题,以及“名信托实信用”的监管仲裁行为等问题。非标收缩下的德斯顿产能虽然长期发展路径清晰,但征求意见稿可能会给信托行业带来阶段性挑战。永益信托研究员余智表示,征求意​​见稿对非标资产投资进行了严格限制,加上目前没有过渡期条款,可能会导致融资信托占比下降。对于依赖非标业务的信托公司来说,短期业务规模素材面临压力e.长期以来,商业信托以非标准债权为主,投资研究体系侧重于信用主体而非二级市场分析。这与征求意见稿鼓励的共同信托、FOF/MOM等业务的业务需求明显不同。曾钢表示,信托公司应尽快提升两个关键能力:一是构建涵盖宏观策略、行业研究、资产配置的完整投研体系,引入量化模型、识别分析等工具;二是中后端业务重构,实现每日估值、净值披露等净值管理功能。这对于IT基础设施和运营团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另外,以往的信托产品强调预期收益,投资者对此类产品形成了“存款式”的心理预期。s、h但征求意见稿要求产品净值在市场上发生变化。 “投资者需要明白,‘浮动损失’并不意味着‘违约’。”曾钢表示,信托公司应通过风险评级、情景模拟、定期报告等方式引导长期投资理念。原有的业务将会打开一个增长的空间。总体来看,征求意见稿将为信托业高质量发展开辟空间。从业务角度来看,标准信托有望成为主战场。于智认为,征求意见稿对银行信托、非标物业投资、TOT资产合作提出了资金运用、投资比例、识别渗透等一系列要求。模糊领域已得到解决,共品业务公平竞争环境有望逐步形成。信托公司可以依靠制度灵活性创造多元化优点。曾钢表示,信托公司可以开发“家族信托+资产配置”、“保险资金信托”等特色产品,与公募基金、证券公司管理产品形成多元化竞争。在财产保护领域也有巨大的潜力。由于具有损失吸收功能,信托相对于REITs、ABNS、供应链ABS等业务具有先天优势。预计它将成为服务增长的另一个支柱。家族信托、慈善信托、资产服务信托等业务不依赖消耗资金,可以积累高净值客户资源。它们符合“受他人委托、代他人理财”的最初定位,有望成为中小信托公司的下一个突破口。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对金融监管的监管包括对资管业务的修正和发展。将业务作为分类监管的依据,鼓励信托公司继续压缩存量业务。曾钢认为,从长远来看,只有真正转型为专业投资管理机构,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辑:管静)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媒体和机构合作。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